黄荆子

黄荆子

黄荆子

类别药食两用菜谱收录 1 种做法
别名布荆子
用量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

黄荆子相关菜谱

黄荆子原料介绍

黄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成熟果实。黄荆直立落叶灌木,生于向阳山地。分布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。
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用手搓下,晒干,扬净。

黄荆子果实连同宿萼及短果柄呈倒卵状类圆形或近梨形,长3至5.5毫米,直径1.5至2毫米。宿萼灰褐色,密被棕黄色或灰白色绒毛,包被整个果实的2/3或更多,萼筒先端5齿裂,外面具5至10条脉动纹。果实近球形,上端稍大,略平圆,有花柱脱落的凹痕,基部稍狭尖,棕褐色。质紧硬,不易破碎,断面黄棕色,4室友,每室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种子1颗或不育。气香,味微苦、涩。

以颗粒饱满者为佳。

黄荆子适用人群

湿热燥渴无气滞者忌用。

黄荆子制作提示

1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。黄荆子炒,水煎服。

2治流感,咳嗽,风湿痛,发热身疼。黄荆子、蔓荆叶、千里光各10克。与冰糖共研细末。每次10至15克,每日2至3次,开水冲服。

3治哮喘。黄荆子6至15克,研粉加白糖适量,每日2次,水冲服。

黄荆子食疗作用

黄荆子味辛苦、性温,归肺、胃、肝经;

气香行散;具有祛风解表,化痰止咳,理气止痛的功效;

主治风寒感冒,咳嗽,哮喘,胃痛,吞酸,食积,泻痢,疝气,痹痛。

黄荆子相关内容

《纲目》云:“古者刑杖以荆,故字从荆。”本品果实入药,其子色黄,故称黄荆子。

以上是黄荆子的介绍
菜谱大全
食疗菜谱
食材大全
日常生活类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