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梅

乌梅

乌梅

类别药食两用菜谱收录 29 种做法
别名酸梅、黄仔、合汉梅、干枝梅、梅实、黑梅、熏梅、桔梅肉
用量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,研末撒呀调敷;或煎汤洗。

乌梅相关菜谱

乌梅原料介绍

乌梅核果呈类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1.5至3厘米,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,皱缩不平,基部有圆形果梗痕。果肉柔软或略硬。果核坚硬,椭圆形,棕黄色,表面有凹点,种子扁卵形,淡卵形,淡黄色,气微,味极酸而涩。以个大、肉厚、柔润,味极酸者为佳。

乌梅相克食材

乌梅 + 猪肉 一起吃会引起中毒,可以用地浆水治疗详情»
乌梅 + 猪小排 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详情»
乌梅 + 猪大排 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详情»

乌梅营养分析

1敛肺止咳。用于肺气虚所致的久咳、干咳。

2涩肠止泻。治疗脾气虚弱、久泻久痢。

3生津止渴。适用于虚热引起的消渴、热病伤津的口干渴。

4安蛔止痛。治疗蛔虫引起的胆绞痛。

本品酸涩,功善收敛,上能敛肺气,下能涩大肠,入胃又能生津、安蛔。凡久咳、久泻、蛔虫腹痛及内热消渴等症,均为常用。

乌梅适用人群

表邪未解者禁服;内有实邪者慎服。

乌梅制作提示

凡肺虚久咳痰少者,可与罂粟壳、五味子、人参等配伍;凡大便下血乾,可与棉花、杭饼炭配伍;凡胃虚吐逆者,可与太子参、石斛、半夏、大枣配伍,以和胃止呕;凡蛔虫上窜胆道,腹痛难忍,呕吐厥逆者,可与细辛、干姜、黄连、川椒等同用。

乌梅食疗作用

味酸、微涩,性平。归肝、脾、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质润敛涩。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,含有柠檬酸、苹果酸、琥珀酸、糖类、谷甾醇、维生素C等成份,具有理想的抗菌作用。乌梅是药食同源的制品,是青梅经过加工后的中药材之一,其性温,味酸涩。

乌梅食物相克

忌与猪肉同食

乌梅相关内容

本品入药需经熏制,熏后色黑,故名乌梅。

以上是乌梅的介绍
菜谱大全
食疗菜谱
食材大全
日常生活类查询